2023年5月起,江苏省常熟市的公职单位人员将收到数字人民币发放的工资,这一举措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在实体经济行为中采用数字支付方式已不是新鲜事,社会需求的更新也在反向推动金融数字化的“七十二变”。
(相关资料图)
京北方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翟晓丹、陈昊天、刘艺、朱兴雄共同在《北大金融评论》撰文表示,数字人民币的本质是满足数字经济时代的交易需求,而非资产炒作,因此它的发展需要更多大众参与,并与实际应用场景融合。文章从“敢用”“可用”“想用”三个维度梳理了数字人民币的监管体系和技术选择、数字人民币的全球竞合与金融战略、数字人民币当下及未来应用场景,并对数字人民币未来系统建设方向进行展望。
本文完整版刊登于《北大金融评论》第15期。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数字货币,随着数字金融服务需求增长,全球货币体系正经历变革。为加强对国家经济金融监管、满足数字化经济发展要求、稳定本国主权货币地位,各国开始研究不同于传统储备或结算账户余额的数字形式货币——央行数字货币(CBDC)。
为助力数字人民币逐步打造为更有竞争力的央行数字货币,我们从“敢用”“可用”“想用”三个维度梳理了数字人民币的监管体系和技术选择、数字人民币的全球竞合与金融战略、数字人民币当下及未来应用场景,并对数字人民币未来系统建设方向进行展望。
敢用 :数字人民币的运营体系和技术选择
无论是运营体系还是技术选择,安全都是根本要求。数字货币虽有众多优势,但在研发与推进过程中也具有潜在风险和挑战,许多国家都对央行数字货币采取了积极开发但谨慎使用的态度。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央行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体系的安全问题,把依法合规和安全便捷作为最重要的原则,贯穿于研发始终,让公众“敢用”数字人民币。
中心化管理和双层运营体系,保障信用安全
数字人民币以国家信用为背书,坚持中心化管理,采用“中央银行 - 商业银行”双层运营体系,授权有资质的银行为运营机构,完成数字人民币兑换、转账和支付等功能。中心化管理有利于防范和打击洗钱及恐怖主义融资等违法犯罪行为,有效维护金融稳定。
多层联防联控和新安全技术,提升安全水平
在技术选择上,中国一方面规范系统设计、开发和运维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实现数字货币不可“双花”、不可非法复制和伪造、交易不可篡改和抗抵赖等特性,保障系统的高安全性、高可扩展性、高并发性和业务连续性;此外,构建多层联防联控安全运营体系,加强实战训练与应急演练,提升防范和应对突发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研究新安全技术,引入分布式数字身份、隐私计算等新兴技术的研究,强化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提升用户信任感和安全感。同时数字人民币的落地实施也对银行信息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将大幅促进商业银行 IT 软硬件全面升级,进行系统改造和线下 ATM、智能柜员机、商户收款设备等智能机具的更新,提升安全水平。
可用 :数字人民币的全球竞合与金融战略
国际清算银行 2022 年 5 月的央行数字货币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 81 家中央银行中,有 90% 的央行正在进行 CBDC 的相关研究,其中 62% 的央行正在进行相关实验或概念验证,未来的央行数字货币将进一步发展并走向开放和融合。我国多次强调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战略目标是在全球竞争中寻求合作,做好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打造更平等普惠的金融环境,实现国内外有“可用”数字人民币的渠道 ;至于数字人民币最终是否会成为国际上的标准,则交由市场选择。
世界各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情况
在加勒比地区,2020 年 10 月,巴哈马推出全球第一个央行数字货币“Sand Dollar”;2021 年 3 月,东加勒比央行推出“DCash”,这是全球首个使用 CBDC 的货币联盟 ;2022 年 6 月,牙买加也通过立法授权央行发行数字货币“Jam-Dex”。
在非洲,2021 年 10 月,尼日利亚推出“e-Naira”,丰富本国支付生态和金融架构 ;2022 年 11 月,南非对本国的央行数字货币进行内测。此外,突尼斯、摩洛哥、加纳、肯尼亚等国也开始研究 CBDC 监管政策和实施战略。
在欧洲,2021 年 7 月,欧洲央行启动数字欧元研究,旨在解决数字欧元设计和发行问题,确保欧元更好地适应外部金融环境 ;2021 年12 月,国际清算银行与瑞士、法国共同完成测试,证实央行数字货币可有效用于金融机构间国际清算。
在其他地区,2022 年 3 月,菲律宾宣布开 展 CBDC 试 点 ;2022 年 11 月,印度央行推出数字卢比试点。在全球众多央行积极推进CBDC 的背景下,美国在 2022 年 3 月将 CBDC设计和部署工作列为“最高紧急级别”,并于2022 年 9 月发布加密货币监管框架。
在 CBDC 的研发及应用方面,中国早在2014 年就启动前瞻性研究,2016 年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以下简称“数研所”),2017 年开始组织头部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开展研发工作,2019 年启动首批试点,并在 2020 年和 2021年分批增加试点地区和应用场景,2022 年 1 月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 上架,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中国作为央行数字货币研究进展较快的经济体,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技术研究和应用实践,在北京冬奥会期间试点 40 余万个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成为国际盛会上的一大亮点,进一步增强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兴趣。
中国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的实践
在跨境支付渠道选择上,SWIFT 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金融报文通信系统,但近年来频繁被西方国家用于实施金融制裁。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CIPS 可对接外汇、债券、大额支付、信息交换等系统,但境外企业和个人使用时,仍需开设人民币账户,有一定限制。近年来,有些跨境交易会使用比特币,但虚拟货币企图绕开现有国际货币框架体系,存在很大监管难题和金融风险,且该交易限同一公链代币,如要跨链则需使用跨链桥技术机制。近年来,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开始联合开发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旨在打造更包容和高效的支付系统,实现不同货币在不同司法辖区间收付。
虽然中国发行数字人民币旨在建立境内现代化支付标准,现阶段不以改进跨境支付为主要目标,但数字人民币与生俱来的跨越物理阻隔的特征,使其可在跨境支付体系中得以更高效、低成本地运用。2022 年 10 月,中国数研所与香港金管局、泰国央行、阿联酋央行联合建设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CBDC Bridge)完成首次真实交易 ;各方的数字货币系统与货币桥对接,使得代币或数据在不同协议和治理模式下从一个链安全地转移到另一个链,完成货币桥间的资金转移,以更高可扩展性且符合监管要求的方式完成跨境交易,防范跨境支付体系过度中心化的风险。
想用 :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探索
已实现场景
数字人民币的本质是满足数字经济时代的交易需求,而非资产炒作,因此它的发展需要更多大众参与,并与实际应用场景融合。从 2019 年首批“4+1”试点到 2022 年底的 17 个省市 26 个地区,伴随试点进程的深化,应用场景从购物、餐饮、出行、生活缴费等消费场景,拓展至公积金、理财、保险等财富金融场景,并逐步进入工资代发、普惠贷款等对公场景;再从推进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到新增无网无电支付功能,数字人民币应用落地加速,特别是数字人民币的穿透支付属性,在精准扶贫、投放消费券、专项消费刺激、带动经济方面凸显了优势。下表 1 列举了数字人民币不同细分场景的特点及优势。
未来拓展场景
数字人民币可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在确保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应用区块链底层技术,根据双方商定的条件、规则自动交易,有望解决金融活动的信任难题。2022 年 5 月,中国首个数字人民币预付式消费平台在深圳福田的教培机构试点,实现预付资金的“一课一付”,加强了监管效果,最大程度保障了消费者权益。2022 年 9 月,数研所推出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新产品“元管家”,对智能合约标准给出了规范和指导。运营机构和其他商业银行可探索搭建智能合约平台,进行合约创建、审核、发布、运行,强化资金可信安全管理;并通过智能合约模板对外输出,降低合约开发门槛,为各行各业快速接入合约支付场景提供整套合约配置、运营、验证等服务,打造可规模化输出的特色应用场景,助力数字经济从“体量优势”向“质量优势”升级。
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技术已在定向消费、精准扶贫、教培预付款等场景试水,未来可在业务深度和应用地域广度进一步拓展,助力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比如在农业保险领域,探索支付条件达成后的保险自动生效或理赔,提高效率和便利性,让公众“想用”数字人民币;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研究如何链接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等参与方,实现信息共享互通,提高信息处理效率,让企业“想用”数字人民币 ;在 NFT 数字藏品领域,目前资产转移要借助 Web2.0 的金融体系,而智能合约使用的是独立的区块链系统,数字人民币结合智能合约的 Web3.0 技术有望解决资产转移和区块链系统割裂的痛点 ;此外,基于公链体系的 DeFi 正在迅猛发展,随着数字人民币监管体系日益完善,有可能会出现基于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 DeFi 模式,让更多参与者“想用”数字人民币,体验数字金融的便利性。
······
本文完整版刊登于《北大金融评论》第15期,
文章来源:《北大金融评论》2023年第2期(总第15期)
本文编辑:杨静雯